icon
!
×
i
口腔医学
专业代码:1003
切换专业

口腔医学是现代医学及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和防治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专门医学科学,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主要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1.历史沿革1917年,华西协合大学牙学系(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建立,开启了我国口腔医学高等教育,其后至解放前,还有上海齿科医学院、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牙学系(现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国立牙医专科学校(现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哈尔滨齿科医学院、南京军医学校牙科学系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及上海牙医专科学校等多所院系相继成立。至1949年解放,共有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上海震旦大学牙医系(现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牙本科(现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等4所开展牙医学本科教育的院校。1950年起,全国各牙学院、牙医系先后更名为“口腔医学系”,全国各级医疗单位的牙科也先后更名为“口腔科”。牙医学名称的改变和学科内涵的扩大、丰富与充实,为日后我国口腔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最终取代原来的“牙医学”。此次更名首次明确了“口腔医学”教育与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的联系;同时明确了口腔医学的学科领域及内涵,为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1978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原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原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和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口腔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1981年批准为教育部首批口腔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成为首批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科。1986年,在全国高等医药本科专业设置中,将口腔医学确定为一级专业;1998年,口腔医学正式确定为一级学科,设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两个二级学科。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两个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一个口腔基础医学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两个口腔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两个口腔基础医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四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2001年和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邱蔚六、张志愿分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王松灵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赵铱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准建设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成立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2012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准建设口腔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13年,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准建设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入选第三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起,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相继入选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202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获批设置国家口腔医学中心;2023年,四川大学组建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组建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2.学科现状目前我国口腔医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专业结构,学科优势包括:(1)社会需求大,发展前景好。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口腔医学人才占总人口比例还偏小,社会对口腔医学人才的需求量及未来所能提供的培养空间很大。(2)临床研究资源丰富。作为与口腔疾病紧密关联的一级学科,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众多,口腔疾病谱较完整,使得口腔医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资源。(3)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更趋宽广。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将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人文医学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系统全面,发展前景好,有别于国外单一的牙医学教育。同时,本学科仍然存在地域性差异大、发展不均衡等不足。3.学科发展趋势口腔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学科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并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高度交叉,其研究方法伴随上述学科的发展。未来的口腔医学研究既注重口腔局部与全身及社会环境等整体性因素的关系,又注重向微观和更深入的水平发展。因此,口腔医学的发展依赖于上述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型基因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生命科学前沿理论与技术的广泛交叉、与临床医学和医疗新技术的实质性融合、与其他门类学科如信息科学等交互渗透等必将在口腔医学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更多详情

展开
口腔医学
专业代码:1003
切换专业

口腔医学是现代医学及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和防治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专门医学科学,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主要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1.历史沿革1917年,华西协合大学牙学系(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建立,开启了我国口腔医学高等教育,其后至解放前,还有上海齿科医学院、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牙学系(现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国立牙医专科学校(现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哈尔滨齿科医学院、南京军医学校牙科学系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及上海牙医专科学校等多所院系相继成立。至1949年解放,共有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上海震旦大学牙医系(现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牙本科(现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等4所开展牙医学本科教育的院校。1950年起,全国各牙学院、牙医系先后更名为“口腔医学系”,全国各级医疗单位的牙科也先后更名为“口腔科”。牙医学名称的改变和学科内涵的扩大、丰富与充实,为日后我国口腔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最终取代原来的“牙医学”。此次更名首次明确了“口腔医学”教育与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的联系;同时明确了口腔医学的学科领域及内涵,为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1978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原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原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和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口腔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1981年批准为教育部首批口腔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成为首批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科。1986年,在全国高等医药本科专业设置中,将口腔医学确定为一级专业;1998年,口腔医学正式确定为一级学科,设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两个二级学科。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两个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一个口腔基础医学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两个口腔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两个口腔基础医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四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2001年和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邱蔚六、张志愿分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王松灵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赵铱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准建设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成立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2012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准建设口腔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13年,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准建设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入选第三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起,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相继入选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202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获批设置国家口腔医学中心;2023年,四川大学组建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组建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2.学科现状目前我国口腔医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专业结构,学科优势包括:(1)社会需求大,发展前景好。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口腔医学人才占总人口比例还偏小,社会对口腔医学人才的需求量及未来所能提供的培养空间很大。(2)临床研究资源丰富。作为与口腔疾病紧密关联的一级学科,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众多,口腔疾病谱较完整,使得口腔医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资源。(3)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更趋宽广。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将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人文医学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系统全面,发展前景好,有别于国外单一的牙医学教育。同时,本学科仍然存在地域性差异大、发展不均衡等不足。3.学科发展趋势口腔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学科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并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高度交叉,其研究方法伴随上述学科的发展。未来的口腔医学研究既注重口腔局部与全身及社会环境等整体性因素的关系,又注重向微观和更深入的水平发展。因此,口腔医学的发展依赖于上述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型基因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生命科学前沿理论与技术的广泛交叉、与临床医学和医疗新技术的实质性融合、与其他门类学科如信息科学等交互渗透等必将在口腔医学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更多详情

展开
搜索
icon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等级:A++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北京市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型:综合类
icon
四川大学
Sichuan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等级:A+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四川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型:理文类
icon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等级:A+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上海市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型:理文类
4
武汉大学
Wuhan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等级:A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湖北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型:综合类
5
中山大学
Sun Yat-sen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等级:A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广东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型:理科类
6
中国医科大学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等级:A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辽宁省
学校类型:医药
学校参考类型:医学类
7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浙江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型:理文类
8
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北京市
学校类型:医药
学校参考类型:医学类
9
南京医科大学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双一流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江苏省
学校类型:医药
学校参考类型:医学类
10
吉林大学
Jilin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吉林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型:综合类
11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江苏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型:理文类
12
华中科技大学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985211双一流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湖北省
学校类型:理工
学校参考类型:理科类
13
山东大学
Shandong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山东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型:综合类
14
同济大学
Tongji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上海市
学校类型:理工
学校参考类型:理文类
15
重庆医科大学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重庆市
学校类型:医药
学校参考类型:医学类
16
南方医科大学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广东省
学校类型:医药
学校参考类型:医学类
17
天津医科大学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211双一流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天津市
学校类型:医药
学校参考类型:医学类
18
昆明医科大学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云南省
学校类型:医药
学校参考类型:医学类
19
温州医科大学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等级:B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浙江省
学校类型:医药
学校参考类型:医学类
20
哈尔滨医科大学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等级:C+
学校数量:64
所在地:黑龙江省
学校类型:医药
学校参考类型:医学类
加载更多
- 到底了 -
icon
没有内容
条件筛选
地区名称
综合实力等级
择校顺序等级
论文质量等级
得分
地区名称
收起
全部
北京
天津
山西
综合实力等级
收起
全部
A++
A+
A
论文质量等级
收起
全部
A++
A+
A
择校顺序等级
收起
全部
A++
A+
A
重置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