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兰州大学
Lanzhou University
985211双一流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和新型学科生态。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有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稳培引用”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313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36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66人;研究生导师2442人;在站博士后372人。有两院院士(含兼职)2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神农青年英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中国女科学家奖4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截止目前,现有本科生20804人,硕士研究生15403人,博士研究生5557人。有99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8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2个、参与共建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2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1个。人文社会科学国家级重大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4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1个,中国残联高校残疾人事业研究基地1个,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建中国梦研究中心1个,获批“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际智库合作网络牵头单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27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84个;建有3所孔子学院。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兰州大学威尔士学院。学校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奋斗,致力于在中国西部大地书写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答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第44名/A
综合实力
第74名/A
择校顺序
省份第1名/甘肃省
学校类型第25名/综合
学校参考类综合类
升学率
第91名

B+
新生质量
第62名

A
就业质量
第106名

B+
薪酬
第134名

B+
教师水平
第57名

A
教师绩效
第63名

A
论文质量
第64名

A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10101
哲学
55
E+
020101
经济学
39
B+
020301
金融学
92
C+
020302
金融工程
14
A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66
B+
030101
法学
63
B+
030102
知识产权
10
A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40
C
030202
国际政治
26
D
030301
社会学
28
C+
030401
民族学
5
B+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22
A
030504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
C+
050101
汉语言文学
57
B+
050201
英语
88
B+
050202
俄语
41
B
050203
德语
72
E+
050204
法语
82
D
050207
日语
232
D
050301
新闻学
48
B+
050302
广播电视学
37
B
050303
广告学
32
B+
050306
网络与新媒体
68
B
060101
历史学
38
B+
060102
世界史
12
D
060104
文物与博物馆学
7
B+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68
B+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6
A+
070201
物理学
22
A
070202
应用物理学
29
B+
070301
化学
27
A
070302
应用化学
8
A+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4
A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4
A+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4
A++
070601
大气科学
6
B
070602
应用气象学
4
B
070901
地质学
13
D+
070902
地球化学
9
E+
071001
生物科学
27
A
071002
生物技术
51
B+
071003
生物信息学
14
B
071004
生态学
7
A
071201
统计学
60
B
080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
8
D
080402
材料物理
39
C
080403
材料化学
30
B
080412
功能材料
19
C+
08041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48
C+
080703
通信工程
60
B+
08070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37
C+
0807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9
B+
080717
人工智能
74
B+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1
A
080904
信息安全
53
C
0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25
B+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50
A
081001
土木工程
65
B+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3
B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54
B+
081304
能源化学工程
18
B
081401
地质工程
20
C+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34
D
082201
核工程与核技术
10
C+
082202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1
A
082204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1
A
082502
环境工程
55
B+
082503
环境科学
35
B+
090301
动物科学
17
B+
090701
草业科学
1
A++
100101
基础医学
26
D
100201
临床医学
27
B+
100202
麻醉学
21
C+
100203
医学影像学
20
B
100207
儿科学
19
C
100301
口腔医学
36
C+
100401
预防医学
36
C+
100701
药学
33
B+
100703
临床药学
29
D+
101001
医学检验技术
25
B+
101101
护理学
36
B+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85
B
120202
市场营销
30
A
120203
会计学
67
B+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38
B+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33
D+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4
A
120402
行政管理
22
A
130201
音乐表演
19
A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36
C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9
A
130503
环境设计
36
A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101
哲学类
58
E+
0201
经济学类
52
B+
0203
金融学类
53
B+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54
B+
0301
法学类
58
B+
0302
政治学类
37
C+
0303
社会学类
45
B+
0304
民族学类
5
B+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24
A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54
B+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119
B+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44
A
0601
历史学类
25
A
0701
数学类
41
A
0702
物理学类
22
A
0703
化学类
21
A+
0705
地理科学类
6
A++
0706
大气科学类
5
B+
0709
地质学类
17
D+
0710
生物科学类
17
A+
0712
统计学类
66
B+
0801
力学类
32
C+
0804
材料类
92
B+
0807
电子信息类
89
B+
0809
计算机类
75
B+
0810
土木类
95
B
0811
水利类
31
B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49
B+
0814
地质类
31
C+
0822
核工程类
5
B+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58
B+
0903
动物生产类
14
B+
0907
草学类
1
A++
1001
基础医学类
27
D+
1002
临床医学类
29
B+
1003
口腔医学类
37
C+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39
C+
1007
药学类
35
B+
1010
医学技术类
79
C+
1011
护理学类
35
B+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42
B
1202
工商管理类
58
A
1203
农业经济管理类
37
D+
1204
公共管理类
32
A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116
B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159
C
1305
设计学类
84
B+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