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温州大学
Wenzhou University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已有91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摘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0个专业学院和荣誉学院——苏步青学院。先后孕育3所本科院校,2011年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温州肯恩大学,2016年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温州商学院,2021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2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学校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7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97.72万册、电子图书190.72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82个。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416人,其中专任教师1512人(博士1038人,占68.65%)。拥有全职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41人,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81人,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首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国家级教书育人模范。生态环境学科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25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生态学学科入选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入选省一流学科A类,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电气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B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教师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华侨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学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全校在招本科专业55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课程29门,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14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互联网+思政“一化六制”综合改革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学生近五年学科竞赛累计获国际奖项79项、国家级奖项1851项。2019年,学校“挑战杯”竞赛成绩列全国第16位,获得“优胜杯”并蝉联发起单位。2021年,全国“大艺展”获一等奖6项,一等奖获奖数列全国第1位,获奖总数列浙江高校首位。2024年,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2项金奖(金奖总数并列全省本科院校第四),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8项国奖(位列全国第7,获奖总数与一等奖总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一)。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科研重点项目54项,其他国家项目941项。出版各类著作475部。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7个,拥有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4个。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8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我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参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服务地方担当有为。学校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在新能源、生态环保、低压电器、软弱土地基、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大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依托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特色智库,深化金融综合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政策、华侨华人等方面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咨政建言作用。共建13个地方研究院和1个瑞安研究生院,其中承担运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个。共建附属学校13所,有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文化建设全面繁荣。学校建有十大文化高地、十大科创高地、十大社科高地,深入推动文化育人、科研育人,激发师生创新发展活力。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校友曾联松的爱国精神,创编歌剧《五星红旗》,建成国内高校首个国旗教育主题广场。大力弘扬数学家文化,建成温籍数学家长廊、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持续深化南戏、域外汉文献、文学基本问题、温州学、瓯江山水诗路等特色研究,深入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温州发绣”研究,“发绣外交”享有盛誉。成立全国首个龙舟学院,打造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龙舟人才培养、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学校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分别与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联合成立“国际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际水资源与水生态研究中心”,有力推进高水平科研国际合作。与台湾中华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在意大利创建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在泰国东方大学开设孔子学院,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合作举办独立孔子课堂。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和“温州大学印尼青山丝路学院”获批浙江省“一带一路‘丝路学院’”。学校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先后获批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温州大学)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侨益保护研究基地,举办“浙江华侨网络学院”,侨教育积淀深厚、侨研究实力雄厚、侨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秉承“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办学传统,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扎根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驱动、科研兴校、学城联动、国际发展、依法治校、党建引领八大战略,锚定建设高水平大学、争创“双一流”高校的奋斗目标,朝着高质量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奋勇前进。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第185名/B
综合实力
第255名/C+
择校顺序
省份第11名/浙江省
学校类型第54名/综合
学校参考类综合类
升学率
第345名

C
新生质量
第250名

C+
就业质量
第342名

C
薪酬
第202名

B
教师水平
第120名

B+
教师绩效
第194名

B
论文质量
第123名

B+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png)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02
金融工程
31
B+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21
B
030101
法学
155
C+
030105
国际经贸规则
4
C+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76
B
040104
教育技术学
45
C+
040106
学前教育
37
B+
040107
小学教育
34
B+
040201
体育教育
55
B+
040207
休闲体育
9
B+
050101
汉语言文学
67
B+
050201
英语
257
C+
050207
日语
208
D+
050261
翻译
79
C+
050303
广告学
47
B
060101
历史学
74
B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42
B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43
C
070201
物理学
87
C+
070301
化学
85
B
070302
应用化学
74
B+
070305
能源化学
6
C+
071001
生物科学
111
C+
071002
生物技术
124
C
071004
生态学
63
E+
071102
应用心理学
64
B
071202
应用统计学
23
B+
080201
机械工程
31
C+
080207
车辆工程
78
C+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61
B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86
C+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0
B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16
C
080710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48
D+
0807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8
B
080717
人工智能
137
C+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73
B
080903
网络工程
31
B+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61
B+
081001
土木工程
94
B
081005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35
C
081602
服装设计与工程
26
D
082502
环境工程
82
B
082801
建筑学
75
C+
083002
生物制药
38
C+
120201
工商管理
260
D
120204
财务管理
108
B
120402
行政管理
126
C
120701
工业工程
74
D+
130202
音乐学
49
B+
130207
舞蹈教育
3
B+
130401
美术学
92
B
130405
书法学
82
D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56
D+
130503
环境设计
281
D+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37
B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
金融学类
167
C+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126
B
0301
法学类
152
C+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101
C+
0401
教育学类
53
B+
0402
体育学类
66
B+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101
B+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207
B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164
C+
0601
历史学类
78
B
0701
数学类
188
C+
0702
物理学类
152
C+
0703
化学类
89
B+
0710
生物科学类
135
C+
0711
心理学类
82
B
0712
统计学类
111
C+
0802
机械类
104
B
0804
材料类
141
C+
0806
电气类
116
B
0807
电子信息类
172
B
0809
计算机类
188
B
0810
土木类
111
B
0816
纺织类
39
E+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126
B
0828
建筑类
151
C
0830
生物工程类
141
C
1202
工商管理类
361
C
1204
公共管理类
206
C
1207
工业工程类
67
C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87
B+
1304
美术学类
137
C+
1305
设计学类
245
C+
学科门类排名
2025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