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甘肃农业大学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是以农业学科为优势特色,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更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历经“三易其址、四更其名”。学校以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坚守“臻进人类健康、裨益国民生计”的办学初心,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立足甘肃、服务西部、辐射全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坐落于兰州市安宁区,占地2378亩,校舍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9月,在校本科生16638人,硕士研究生4332人,博士研究生783人。现有教职工1633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人、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及综合试验站站长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甘肃省科技功臣2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0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7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5人,甘肃省陇原人才349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专家、优秀教师25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农业元素融入思政教学,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同向同行,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构建了富有甘农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学校获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新时代甘肃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院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聚焦“四新”建设要求,凝练优势特色,促进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学校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现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6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进入全国50强,草学入选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坚持“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开设草坪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课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一流课程73门、省级优秀学位论文93篇,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31部。至今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3万余人,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陈化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孙其信、康相涛,首位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甘延太等一大批知名校友。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粮食安全、种业安全、生态安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近五年,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39项,到位总经费达6.5亿元,获省部级奖励104项,授权专利2500多项,第一主编出版专著教材6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600多篇,在草业科学、动物科学、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林果产业、农机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学校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校内高水平研究平台+校外教学科研综合基地+专家院+农家院”为依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学校建成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部省级教学科研平台69个,专家院37个,科技小院21个。培育出亩产超万斤的加工型“甘农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超强抗寒“陇油”系列冬油菜新品种、优质高产“甘农”系列紫花苜蓿等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研发出国内首台藜麦、胡麻联合收割机,形成“需求调研+技术攻关+选点示范+县域推广+全面转化”五维一体兴业富民新范式。注重以科研反哺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推进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农业院校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生态分盟、“一带一路”生态水利与新能源合作联盟、“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和“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成员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务实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实施高级研究学者、青年访问学者、短期研修和科研专项访学等出国(境)项目,设立学生出国境专项奖学金和外国留学生校长奖学金,大力支持学生参加《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中美国际青年YES交流生项目、国际组织实习及参访项目、寒暑假短期交流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等,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第265名/C+
综合实力
第309名/C+
择校顺序
省份第5名/甘肃省
学校类型第18名/农业
学校参考类理科类
升学率
第212名

B
新生质量
第606名

E+
就业质量
第250名

C+
薪酬
第619名

E+
教师水平
第170名

B
教师绩效
第253名

C+
论文质量
第327名

C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01
经济学
213
E+
020301
金融学
249
E
030302
社会工作
122
C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28
D
050107
秘书学
50
C
050201
英语
457
D
070302
应用化学
193
D+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58
D+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115
D
071002
生物技术
139
C
071004
生态学
65
E+
071202
应用统计学
71
C+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18
D
080207
车辆工程
146
E+
080403
材料化学
115
E+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78
D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11
D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61
D+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18
E
081001
土木工程
299
E
081101
水利水电工程
49
E+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40
E+
081201
测绘工程
89
D
08230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16
C+
082305
农业水利工程
14
C+
082306
土地整治工程
8
C
082307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16
E+
082502
环境工程
258
E+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75
B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43
B
082706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6
C+
082710
食品营养与健康
31
C
082803
风景园林
76
D+
083001
生物工程
173
E+
083002
生物制药
43
C+
090101
农学
18
B
090102
园艺
19
B+
090103
植物保护
26
C
090104
植物科学与技术
12
C
090105
种子科学与工程
14
C+
090106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18
C+
090112
智慧农业
19
C+
090201
农业资源与环境
32
D+
09020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8
C+
090301
动物科学
16
B+
090307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
5
B
090401
动物医学
13
B+
090402
动物药学
5
B+
090406
兽医公共卫生
5
C+
090501
林学
24
D+
090502
园林
33
B
090503
森林保护
13
D
090601
水产养殖学
34
D
090701
草业科学
5
B+
090702
草坪科学与工程
1
A
100806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10
C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03
D
120202
市场营销
165
C+
120204
财务管理
95
B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35
D+
120303
乡村治理
2
B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152
D+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02
E
120404
土地资源管理
62
D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
经济学类
241
D+
0203
金融学类
387
E+
0303
社会学类
143
C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309
D+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626
E-
0703
化学类
294
D
0705
地理科学类
129
C
0710
生物科学类
163
C
0712
统计学类
193
D+
0802
机械类
318
D
0804
材料类
378
E
0806
电气类
292
D
0807
电子信息类
470
E+
0809
计算机类
549
E+
0810
土木类
328
E
0811
水利类
72
D
0812
测绘类
118
E+
0823
农业工程类
19
B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302
D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49
B+
0828
建筑类
171
D+
0830
生物工程类
92
C+
0901
植物生产类
22
B+
0902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24
C+
0903
动物生产类
18
B
0904
动物医学类
13
B+
0905
林学类
25
B+
0906
水产类
36
D
0907
草学类
3
A
1008
中药学类
69
D+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410
E+
1202
工商管理类
294
C+
1203
农业经济管理类
30
C
1204
公共管理类
235
C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