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西安工程大学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西安工程大学坐落在古城西安的兴庆湖畔、骊山脚下,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陕西省“双一流”培育高校。学校办学溯源于1912年创办的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历经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西北工学院纺织工程系等发展阶段,1978年独立建校为西北纺织工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授权单位,1984年第二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交叉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82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0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50人;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省级现代化产业学院1个、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始终秉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深入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积淀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铸就了“崇真尚美、经纬天下”的大学精神,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昌宏、全国大学生创业100强杨楠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做强党建品牌,学校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7个、“全省党建标杆院系”4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全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党建“双创”获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获评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学校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遵循“以工为主,交叉融合,做强纺织、做亮设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定位,凝练“纺织+”“设计+”“智能+”交叉学科方向,大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学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优势更加彰显,设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工商管理等4个学科稳步前进;“工程科学”和“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入选陕西省第二轮“双一流”培育高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列为建设学科;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2个学科上榜,设计学进入全国排名前30%。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专业内涵建设,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1个,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面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现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4门;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7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4项;入选“十四五”部委级规划教材100余部,省部级优秀教材40部;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4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3300余项,艺术类竞赛获奖规模位列全国普通高校Top10%。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获批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主题案例4项,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入选14项,省部级优秀研究生教材1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3项,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88个,持续推进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三大计划”,研究生在全国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奖层次和比例不断提升。学校汇聚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0余人;获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师德先进集体、师德建设示范团队10余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5人。入选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省级人才计划入选专家、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十佳辅导员”等100余人。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系统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在智能可穿戴、柔性电子材料、隐身与防护、高性能复合材料与多维编织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成效显著。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艺术基金项目14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6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5项。获批“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柔性电子与智能纺织研究院”“汉服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基地;获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质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单位。入选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7支,11项科技成果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转化,其中春种基金6项,连年入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学校主办有面向国内外发行,并被多个国际权威数据库检索收录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合作举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培养,举(承)办“中国-伊朗不确定性理论国际会议”“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数字传播论坛”等国际会议30余场,对外合作的规模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校史志鉴编纂及史料文物征集、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西纺记忆、骊山书院等校园文化项目,获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获评陕西省第一批“绿色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获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先后获得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及“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获得省“平安校园”“智慧校园示范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A级评价等多项荣誉。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西安工程大学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深入实施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和“十大工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只争朝夕,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奋斗!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第342名/C
综合实力
第305名/C+
择校顺序
省份第16名/陕西省
学校类型第128名/理工
学校参考类理文类
升学率
第320名

C+
新生质量
第306名

C+
就业质量
第323名

C+
薪酬
第225名

B
教师水平
第307名

C+
教师绩效
第330名

C
论文质量
第332名

C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02
金融工程
89
C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56
D+
030101
法学
286
D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52
E-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184
D
050201
英语
232
C+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12
C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55
C
070202
应用物理学
77
C
070302
应用化学
213
D+
071201
统计学
116
D+
080201
机械工程
66
D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26
C+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2
C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74
C+
080205
工业设计
110
D+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4
C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91
C+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1
C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11
D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2
B+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27
B
080703
通信工程
121
C+
08070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60
D+
080717
人工智能
132
C+
080801
自动化
189
D+
080803
机器人工程
99
C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51
C+
080902
软件工程
243
D+
080907
智能科学与技术
65
C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68
C+
080911
网络空间安全
57
C
081001
土木工程
195
D+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74
C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70
D+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20
C+
081601
纺织工程
9
B
081602
服装设计与工程
7
B+
081603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8
C
081701
轻化工程
25
D+
082502
环境工程
140
C
082803
风景园林
86
D
083001
生物工程
183
E
120108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46
B
120201
工商管理
204
D+
120203
会计学
217
C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83
B
120402
行政管理
180
D
130301
表演
43
C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40
B
130307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19
D+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30
B+
130310
动画
71
C+
130401
美术学
97
C+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86
B+
130503
环境设计
75
B+
130504
产品设计
58
B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17
B+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
金融学类
293
D+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234
D+
0301
法学类
326
D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382
E+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429
D
0701
数学类
212
C+
0702
物理学类
169
C
0703
化学类
296
D
0712
统计学类
148
C
0802
机械类
124
B
0804
材料类
188
C
0806
电气类
87
B
0807
电子信息类
146
B
0808
自动化类
170
C
0809
计算机类
250
C+
0810
土木类
154
C+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163
C+
0816
纺织类
7
B+
0817
轻工类
44
C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189
C
0828
建筑类
178
D+
0830
生物工程类
218
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219
C
1202
工商管理类
259
C+
1204
公共管理类
325
D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30
A
1304
美术学类
111
B
1305
设计学类
58
A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