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安徽中医药大学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安徽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3年,列入安徽省“双一流”创建重点高校。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学校现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13个二级学院(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3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学生21424人(本科生17482人(含亳州校区联合培养的401名学生)、博士生271人、硕士生3671人)。教职医护员工49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206人。拥有国家杰青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4人,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4人、青年皖江学者3人、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3人,“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1人、省杰青5人、省优青4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56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个,省领军人才团队3个。2022年,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担任荣誉校长。学校现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3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及4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学科1个、前1%学科1个,安徽省Ⅱ类、Ⅲ类高峰学科各1个,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4个,安徽省重点学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重点学科17个。建有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3个。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个,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8项、一等奖27项。学校获国家级A类赛事一等奖10项,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近五年,学校最终就业率平均约94%。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近5年,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8项。拥有16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8个(含共建)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与龙头企业建有58个产学研合作基地。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等称号和荣誉。学校注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门诊部。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2023年,获建安徽省首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分别在希腊、英国设立雅典中医药中心和曼彻斯特中医药中心。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以及参加中短期培训。目前,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统筹推进中医药学与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类学科的协同发展,构建完善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努力建成国内有实力、省内高水平、行业有影响的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第369名/C
综合实力
第306名/C+
择校顺序
省份第13名/安徽省
学校类型第48名/医药
学校参考类医学类
升学率
第269名

C+
新生质量
第371名

C
就业质量
第276名

C+
薪酬
第272名

C+
教师水平
第337名

C
教师绩效
第415名

D+
论文质量
第440名

D+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03
保险学
68
E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83
C+
040206
运动康复
41
D+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113
C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13
C
080711
医学信息工程
31
D
080717
人工智能
315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05
C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14
C
081302
制药工程
128
D+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97
E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126
D
083002
生物制药
55
C
100501
中医学
17
B
100502
针灸推拿学
16
C+
100510
中医康复学
9
C+
100512
中医儿科学
6
C
100513
中医骨伤科学
14
D+
100601
中西医临床医学
20
C
100701
药学
61
B
100702
药物制剂
31
C
100801
中药学
13
B+
101001
医学检验技术
97
E+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71
E
101005
康复治疗学
41
B
101101
护理学
64
C+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14
D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54
D+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159
D
120413
医疗保险
7
C+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