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重庆科技大学
重庆科技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设立重庆科技学院。2023年11月,教育部同意重庆科技学院更名为重庆科技大学。学校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重庆市重点支持的高水平新工科高校,被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2017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心区域,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校园占地总面积169.47万平米,校舍总面积73.25万平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有纸质图书210万余册,电子图书204万余册,拥有大批数字化信息资源。学校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第一批重庆市文明校园。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60余人,博士730余人。柔性引进院士4人,有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近90人,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7个。有全日制在校生245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400余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设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与新能源学院、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数理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与人文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重庆非常规油气开发研究院、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重庆资源循环利用与碳中和技术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重庆智能数学与自主智能研究院等22个学院(部、研究院、中心)。有化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学术学位硕士点和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公共管理等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洋油气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5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聘请了国际著名自动控制与机器人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谈自忠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伯克利大学ShankarSastry教授担任客座教授。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项。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学生近三年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了1800余项国家级奖励。2015年、2020年两次获得第9届、第14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冠军;2017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第44届和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银牌;2024年,荣获第十四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团体金奖和唯一最高奖“卓越杯”;学生在冰球、排球、网球、跆拳道、体育舞蹈、啦啦操、轮滑等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中荣获全国冠亚军20余项;自2015年以来学校连续四轮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排名前200名。学生连续两年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并荣登《人民日报》;1名本科生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见义勇为勇士”,被重庆市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并荣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学校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法、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油气勘探与绿色开发、低碳冶金与先进材料等领域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材料与化工、机械、化学、公共管理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群。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部共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制药过程数字化、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和非常规油气绿色高效开发等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业过程在线分析与控制、复杂金属矿产资源增值处理与清洁提取等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重庆市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有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社科研究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年来,学校科研经费逐年上涨,2023年合同经费首超3亿元,到账经费近2.6亿元,均创新高,总量居重庆市属高校前列,其中企业横向科研经费占比80%以上,稳居中国高校企业科研经费排名前100强。2014年以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180余项国家级课题,获授权专利1300余件。参与完成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牵头完成的“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政府和行业协会(学会)科研奖励130余项。2021-2023年,在重庆市科技奖励中,学校牵头项目数和获奖总数均位居在渝高校前列,连续2年跻身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学校积极开展海内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芬兰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技大学、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韩国国立庆北大学、韩国国立昌原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等60余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学校依托行业办学,主动适应和服务石油、冶金行业和成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武钢铁、西南铝、重钢、紫金矿业、德胜钒钛、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等5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战略协议,与市应急管理局、沙坪坝区、大渡口区、铜梁区等政府签订了战略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打造文化艺术节、创新创业节、体育文化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现代大学文化系列的“三节两系列”文化品牌活动,组织开展“习语寄青年”“立德树人微讲堂”“红岩之上”“大学第一课”“行为养成挑战赛”“辅导员行走课堂”以及新生入学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赋能,深入开展“两走一贴近”,不断丰富“红五月”主题系列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建有各类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校是重庆市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机遇,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打造占地920余亩的重庆科技大学智慧创新中心,进一步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布局,为重庆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聚焦更名后的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两项中心任务”(全力抓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和“智慧创新中心建设”)及“六项重点工程”(“育人提质工程”“名师引育工程”“创新跃升工程”“文化润心工程”“开放融合工程”“改革赋能工程”),全方位推进内涵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第427名/D+
综合实力
第481名/D+
择校顺序
省份第12名/重庆市
学校类型第150名/理工
学校参考类工学类
升学率
第528名

D
新生质量
第461名

D+
就业质量
第530名

D
薪酬
第511名

D
教师水平
第400名

C
教师绩效
第524名

D
论文质量
第418名

D+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04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9
E+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03
D
030302
社会工作
162
D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93
E
050201
英语
561
E
050205
西班牙语
63
E
050261
翻译
201
E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64
E+
070301
化学
150
C
070302
应用化学
192
D+
070801
地球物理学
22
E-
070901
地质学
21
E-
071202
应用统计学
93
C
080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
11
E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26
D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11
D+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40
D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72
E+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22
B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77
C+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6
E+
080402
材料物理
56
D
080404
冶金工程
27
D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58
E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59
E+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29
D
080411
焊接技术与工程
28
D
080412
功能材料
42
D
08041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87
D+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147
E
080504
储能科学与工程
51
D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80
D
080602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27
D
080801
自动化
208
D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74
C
080902
软件工程
351
E
080905
物联网工程
240
D
080907
智能科学与技术
79
D+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48
B
081001
土木工程
220
D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84
D+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90
D
081006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36
D+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46
E+
081302
制药工程
194
E
081304
能源化学工程
50
E+
081306
化工安全工程
6
C
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23
D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32
D
081502
石油工程
11
D+
081503
矿物加工工程
29
E+
081504
油气储运工程
14
C+
081506
海洋油气工程
7
D+
082502
环境工程
211
D
082801
建筑学
161
E+
082901
安全工程
40
B
082902
应急技术与管理
36
E
083102
消防工程
12
D+
120103
工程管理
171
D
120105
工程造价
53
C
120202
市场营销
264
D
120203
会计学
319
E+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06
E+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60
C
120601
物流管理
143
C
120604
供应链管理
39
D
120902
酒店管理
11
A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45
D
130503
环境设计
416
E
130509
艺术与科技
45
E+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
经济学类
321
E+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271
D+
0303
社会学类
219
E+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438
E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487
E+
0701
数学类
399
D
0703
化学类
218
C
0708
地球物理学类
29
E
0709
地质学类
28
E
0712
统计学类
226
D
0801
力学类
86
E-
0802
机械类
168
C+
0803
仪器类
133
D
0804
材料类
170
C+
0805
能源动力类
169
D
0806
电气类
195
C
0808
自动化类
220
D+
0809
计算机类
233
C+
0810
土木类
124
C+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215
D+
0814
地质类
47
D+
0815
矿业类
34
C+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271
D
0828
建筑类
243
E+
0829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40
B
0831
公安技术类
13
C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273
D+
1202
工商管理类
383
D+
1204
公共管理类
244
C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167
C
1209
旅游管理类
148
C+
1305
设计学类
424
D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