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德州学院
Dezhou University
德州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山东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校,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于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市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交汇区,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是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城市,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学校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德州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德州学院。2006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批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2022年成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精准培育单位;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智慧教育示范校”“省教育国际交流先进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崇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德院精神,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余万名优秀人才。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亿元,馆藏图书245.9万册,电子图书131.6万册。现设有23个二级学院,68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000余人,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学历留学生400余人。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400余人,高级职称600余人,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70余名。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突出贡献科学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3人,获批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省高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建设团队、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和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21个。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学科、学位点、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了以文理为基础,工科为重点,着力打造师范教育和“健康+”等应用型专业集群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电子信息和材料与化工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2个,以及省院士工作站、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实验室体系实验室、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省外事智库等31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个,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等11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双语示范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72门,省一流教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等97项。现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近五年,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62项。学校注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获批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近五年,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8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国家级奖1015项、省级奖2497项,“七点创业谷”获批山东省众创空间。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服务水平。先后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等平台,强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德州市及县市区签署合作发展协议,全面推进校城融合发展,共建附属中学、附属医院等。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10个,其中,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共建省级科研平台13个,市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1个。近五年,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76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267项,开展横向技术合作课题100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9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7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0余项,其中石墨烯场效应管及增强拉曼生物传感器研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学校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推动对外开放行动计划,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12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在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5个。与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韩国、波兰等5个国家的6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项目。建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7个,山东东盟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学校成为中国(山东)-印度尼西亚高校国际合作联盟秘书处,先后建成山东省-北伊罗戈省人文教育交流基地、山东省-东盟青年交流基地。获批并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药学高端人才培养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高质量建设“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高质量承办国侨办“网上外派教师试点”等项目。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联合成立“中国语言文化交流学院”,获批举办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孔子学院,成为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接收院校。招收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学历生和语言生400余人,取得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人才优先、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铸魂育人、学科筑峰、人才汇聚、协同创新、开放提质、治理优化、条件提升、民生改善、文化赋能九项工程,努力实现应用转型、办学层次、治理能力三个蝶变,奋力开创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第444名/D+
综合实力
第517名/D
择校顺序
省份第27名/山东省
学校类型第90名/综合
学校参考类理文类
升学率
第322名

C+
新生质量
第697名

E
就业质量
第350名

C
薪酬
第639名

E+
教师水平
第692名

E
教师绩效
第633名

E+
论文质量
第524名

D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09
数字经济
151
E-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32
E+
030101
法学
337
E+
030102
知识产权
98
E-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231
E+
040106
学前教育
213
E+
040107
小学教育
201
E
040201
体育教育
219
D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94
E
050101
汉语言文学
272
D+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30
E
050201
英语
408
D
050202
俄语
115
E
050262
商务英语
156
D
050301
新闻学
208
E
060101
历史学
221
E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403
E
070201
物理学
191
D
070301
化学
187
D
070501
地理科学
109
D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111
E-
071001
生物科学
168
D
071002
生物技术
242
E
071003
生物信息学
47
E
071202
应用统计学
164
E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78
E+
080207
车辆工程
191
E-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211
E
080403
材料化学
99
D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136
E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90
E-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43
E+
080717
人工智能
321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15
E+
080902
软件工程
304
E+
080903
网络工程
195
E
080905
物联网工程
152
C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30
C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42
E+
081302
制药工程
207
E
081601
纺织工程
33
E
081602
服装设计与工程
30
E+
081603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16
E-
082502
环境工程
297
E-
082504
环境生态工程
74
E-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115
D+
082803
风景园林
96
D
083002
生物制药
83
D
101101
护理学
162
E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77
E
120201
工商管理
365
E-
120202
市场营销
309
E+
120203
会计学
354
E+
120402
行政管理
242
E-
130201
音乐表演
124
D+
130202
音乐学
189
D+
130205
舞蹈学
101
D+
130401
美术学
142
C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71
E+
130503
环境设计
290
D+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79
C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
经济学类
409
E-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329
E+
0301
法学类
353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272
E
0401
教育学类
272
E+
0402
体育学类
330
E+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320
D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399
D+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422
E
0601
历史学类
245
E-
0701
数学类
476
E
0702
物理学类
269
D
0703
化学类
316
D
0705
地理科学类
200
E+
0710
生物科学类
238
D+
0712
统计学类
320
E
0802
机械类
349
E+
0804
材料类
349
E+
0805
能源动力类
207
E+
0806
电气类
405
E-
0807
电子信息类
506
E+
0809
计算机类
361
D+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308
E+
0816
纺织类
32
D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333
E+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223
D
0828
建筑类
250
E
0830
生物工程类
233
E
1011
护理学类
163
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506
E-
1202
工商管理类
494
D
1204
公共管理类
441
E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179
C
1304
美术学类
231
D+
1305
设计学类
317
D+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