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南昌工程学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曾先后隶属水利电力部、水利部,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高校。学校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4年恢复本科办学,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江西省“十四五”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定向培养军士院校,是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瑶湖和彭桥两个校区,校园土地面积130.4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7.06万平方米,在金溪建有科教基地。校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省级水利风景区。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着力打造“问渠”党建品牌,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5个,“问渠”党建工作创新基地获批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重大创新基地,获批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省级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485人,其中研究生1300人、留学生15人。设有18个教学院(部),开设57个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水利水电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利水电工程连续多年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排名(应用型)中稳居首位。现有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国际本科合作办学项目2个。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7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建设团队13个。《高职高专教育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高工专水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2项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入选首批江西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1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3项。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创新创业成效显著,荣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励。学校为武警、海军、火箭军等部队定向培养军士生,被教育部评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培养18万余名高素质人才,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电力行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6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0人。聘请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埃里克·马斯金(EricS.Maskin)为学校名誉教授。全职引进国家级人才1人,聘任4位国家级人才担任主干学科学院院长和重点实验室主任,特聘国家级人才3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人选等省级人才100余人次,入选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4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省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巾帼标兵岗”、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高校金牌教师、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高校“最美辅导员”等一大批省级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学校坚持一流学科引领,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水平大水利、大电力学科群,不断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现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水利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林业、交通运输、工程管理、机械、能源动力、电子信息、工商管理、应用统计、出版、设计、翻译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学科为江西省“十三五”“十四五”一流学科,是江西省高校水利工程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为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江西省博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点。工程学为ESI前1%学科,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为ESI潜力学科。学校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充分发挥水利电力办学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现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0个,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鄱阳湖流域水安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水利部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和其他省级科研创新平台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工信部组织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中获评良好。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江西省电子学会挂靠我校。国家级人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特聘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1项。近年来,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1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获大禹水利科技奖、梁希林业科技奖、稀土科技奖等行业科技奖励10项。学校主动融入浙赣粤大运河工程,积极参与特高压入赣工程,在水工程安全、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智能电网等领域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推广。深化校地合作,与江西省水利厅、抚州市、赣州市水利局、九江市水利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海绵城市、水利电力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强化校校合作,与上海大学、河海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校院合作,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科学院、江西省气象局等开展战略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江西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合作。近年来,学校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0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600余项,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超3亿元。其中,国家基金项目98项、揭榜挂帅项目6项,校企合作项目《我国南方香料樟树高效种植与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获批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成立金溪科教基地和金溪区域综合检测中心,推动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在江西、广西、云南等地推广种植,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学校获批为江西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连续两年科技成果转化率在省属高校排名中位列前十。打造水利高质量发展论坛、南方水网论坛等高端学术交流品牌,学校影响力持续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秉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弘扬“开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加快建设高水平水利电力特色大学步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第473名/D+
综合实力
第437名/D+
择校顺序
省份第15名/江西省
学校类型第159名/理工
学校参考类理文类
升学率
第375名

C
新生质量
第488名

D
就业质量
第378名

C
薪酬
第336名

C
教师水平
第515名

D
教师绩效
第478名

D+
论文质量
第435名

D+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04
投资学
53
D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29
C
050201
英语
296
C
050204
法语
101
E
050261
翻译
113
C
050302
广播电视学
143
E-
050305
编辑出版学
34
E+
050306
网络与新媒体
211
E-
071202
应用统计学
55
B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2
D+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91
E
080207
车辆工程
169
E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133
E+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40
C+
080602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26
D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50
C+
080703
通信工程
129
C+
080801
自动化
287
E
080803
机器人工程
143
D+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52
D+
080902
软件工程
384
E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15
C
081001
土木工程
162
C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07
E+
081006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44
D
081008
智能建造
74
D
081101
水利水电工程
30
C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37
E+
081103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26
E
081106
智慧水利
8
C
081201
测绘工程
110
E
081401
地质工程
52
E-
081704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5
E+
082305
农业水利工程
28
E
082801
建筑学
214
E-
082802
城乡规划
160
E
082803
风景园林
102
E+
09020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18
E+
090502
园林
57
C
120105
工程造价
67
D+
120111
应急管理
21
D+
120202
市场营销
208
C
120204
财务管理
173
C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75
D
120207
审计学
44
C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62
E-
120601
物流管理
125
C
120604
供应链管理
51
E
120701
工业工程
119
E
120801
电子商务
104
C+
130202
音乐学
328
E-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412
E
130503
环境设计
301
D+
130504
产品设计
147
D+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157
D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
金融学类
359
E+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240
D+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305
C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220
C
0712
统计学类
152
C
0802
机械类
286
D+
0805
能源动力类
172
D
0806
电气类
128
C+
0807
电子信息类
253
C+
0808
自动化类
236
D+
0809
计算机类
394
D+
0810
土木类
148
C+
0811
水利类
43
C+
0812
测绘类
128
E
0814
地质类
72
E
0817
轻工类
63
E+
0823
农业工程类
54
E+
0828
建筑类
161
D+
0902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43
D
0905
林学类
49
C+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294
D+
1202
工商管理类
344
C
1203
农业经济管理类
68
E-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163
C
1207
工业工程类
119
E+
1208
电子商务类
160
C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411
E-
1305
设计学类
208
C+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