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深圳大学
Shenzhen University
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建校41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00.68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亿元。图书馆馆舍89557.26㎡,全校纸本资源465.11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397.07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85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现有理工类市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145个,其中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基地1个,省部级平台共51个,市级平台共84个,平台总数及高端平台总数位居全市之首。有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研究平台5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22个。深圳大学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6814人,其中本科生29416人、硕士研究生15649人、博士研究生1169人、留学生580人;现有成人教育学生22463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农学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4个本科专业和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3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学科17个;有学术学位博士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4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32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数学、微生物学、经济学与商学等20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32位;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深圳本土高校中率先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发起组建“地方高校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139所,上线课程950门,选课学校累计766所,累计选课人次突破222万。2022-2023学年本科生获各级各类竞赛奖1448项,其中国际级72项、国家级529项、省部级847项。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4316人,其中专任教师2752人(教授616人、副教授983人、讲师1120人)、技术人员625人、管理人员939人。有博士后1212人,专职研究人员636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18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116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104位。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当前在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居全球高校第69位,内地高校第30位。近五年,我校累计获科技类科研经费84.12亿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共10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734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共81项,SCI共27250篇,专利授权共5118项(其中发明专利共3851项);累计获社科类科研经费2.99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164项,SSCI收录论文共3587篇,获国家级社科奖项共17项。我校主办主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有《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目前与境外290所高校(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遍布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包括师生交流交换、科研合作、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并积极吸纳全球留学生就读深造,打造学校国际化氛围,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
展开
指标体系
2024
中国大学排名
世界大学排名
研究生院排名

第64名/B+
综合实力
省份第4名/广东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第16名/理文类
历史排名
2024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研究生院排名
2024研究生院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png)
专业排名
202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暂无数据
专业类排名
2024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101
哲学(一级学科)
61
C
0201
理论经济学
32
C+
0202
应用经济学
81
C+
0251
金融
74
C+
0252
应用统计
57
C+
0254
国际商务
65
C
0301
法学
67
C+
0302
政治学
35
C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192
C
0351
法律
64
B
0352
社会工作
46
B
0401
教育学(一级学科)
70
C
0402
心理学
25
B
0403
体育学
72
D
0451
教育
66
C+
0453
汉语国际教育
48
B
0454
应用心理
26
B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58
C+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88
C+
0503
新闻传播学
15
B+
0551
翻译
104
C+
0552
新闻与传播
16
A
0701
数学
95
C+
0702
物理学
48
B
0703
化学
58
B
0710
生物学
65
B
0713
生态学
39
C+
0714
统计学
71
D+
0802
机械工程
114
D+
0803
光学工程
5
A+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83
C+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52
C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34
B+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107
D+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8
B+
0813
建筑学
14
B
0814
土木工程
31
B+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22
B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64
D+
0833
城乡规划学
27
C+
0853
城市规划
16
C
0854
电子信息
22
A
0855
机械
111
C
0856
材料与化工
54
B
0857
资源与环境
85
C+
0858
能源动力
109
D
0859
土木水利
32
B+
0860
生物与医药
131
D+
0861
交通运输
33
C+
1001
基础医学
49
C
1002
临床医学
86
E+
1007
药学
52
C
1053
公共卫生
55
D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71
C+
1202
工商管理
113
C
1204
公共管理
75
B
1253
会计
93
C+
1301
艺术学理论
16
B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86
E-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33
D+
1304
美术学
44
C+
1305
设计学
56
C+
1351
艺术
101
C+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4
年份
取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