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专业大类排行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于1996年。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十五所职业本科高校之一,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市。学校拥有星湖和大旺两个校区,星湖校区毗邻肇庆七星岩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大旺校区位于肇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基本建设完备齐全。校园占地面积1856.67亩,建筑面积64.64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626人。校园建筑中西合璧、优美典雅、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被誉为全国最美民办大学之一。学校图书馆作为全国高校最美图书馆,馆藏图书229.4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42.57万册、电子图书86.86万册,成为师生治学读书的理想之地。学校建有国际标准的跳水游泳馆、网球馆,先后承接过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全国游泳争霸赛、东京奥运会蹦床选拔赛等重要体育赛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2亿元,各类实验实训室、计算机房、语音室、舞蹈训练房、钢琴房等教育教学设施完备。户外体育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为学生的学习、文娱、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坚持立足肇庆、服务广东、辐射大湾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根据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以核心课程为主干,构建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的“三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训并重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岗位能力目标为驱动,以课程建设为载体,通过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粤嵌产业学院”“小鹏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等11个产业学院,推行教师“双师型”和学生“双证书”制,不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逐年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搭建了大学生创业教学、创业培训、创业孵化三级平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累计为社会输送10余万名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2017年、2019年学校分别荣获广东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二等奖。专业(群)建设特色鲜明。学校形成了工、管双轮驱动,工、管、经、文、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群)发展格局,设有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商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设置29个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建有工商企业管理、机器人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建设工程管理5个专业群,建成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12大实验实训中心,有各类实验实训室250多个。现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1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决策咨询基地、省级博士工作站、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级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此外还设有广东省普通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5个。近三年,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项33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立项231项,其中省部级、市厅级重点以上项目36项;横向科研立项72项;省部级政府采纳的咨询报告5篇;公开发表论文1015篇,其中北大核心以上期刊论文93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9部;获批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68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优良。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5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08人、副高职称教师231人、中级职称教师257人,博士学位教师92人、硕士学位教师554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专任教师人数的57.34%。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大批来自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引育一批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教学名师、教授、博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具有行业或企业经验和背景的技能型人才。办学27年来,学校始终秉承“重知识、更重能力、尤重品德”校训,坚持“海纳百川、坚韧执着”的办学精神,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颁授“国家老年大学共建单位”“全国急救教育试点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大学生征兵先进单位”“广东省十佳民办高校”“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等诸多殊荣。目前,学校正以全国职业本科试点改革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引领,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争当新时代职业本科教育的排头兵,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奋斗目标不断迈进。
展开
指标体系
2024
高职高专排名

第20名/D
综合实力
第30名/E-
择校顺序
省份第3名/广东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综合类
升学率
第27名

E
新生质量
第23名

E+
就业质量
第28名

E
薪酬
第27名

E
教师科研水平
第22名

D
教师教学水平
第31名

E-
历史排名
2024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高职高专排名
2024高职高专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420906
消防救援技术
1
C
44010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4
C
440301
建筑工程技术
10
C
440406
建筑消防技术
4
D
440501
工程造价
16
D
440502
建设工程管理
7
D+
460104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7
C
460301
机电一体化技术
12
D
460305
工业机器人技术
8
C+
460306
电气自动化技术
8
C
460702
新能源汽车技术
11
D
50021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1
E
510102
物联网应用技术
4
B
510201
计算机应用技术
7
C+
510203
软件技术
9
C
510204
数字媒体技术
5
B
510205
大数据技术
9
C
510215
动漫制作技术
4
C+
520802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5
D
530301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10
D
530302
大数据与会计
21
E+
5305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7
D
530601
工商企业管理
6
C
530605
市场营销
10
D+
530701
电子商务
15
D
530802
现代物流管理
16
D+
550102
视觉传达设计
11
E
550103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9
D
550106
环境艺术设计
16
E
550201
音乐表演
7
E
550206
歌舞表演
1
C
570201
商务英语
9
E+
570205
商务日语
2
C+
570302
休闲体育
2
E+
570303
运动训练
1
C
580401
法律事务
2
C
590202
人力资源管理
4
D+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