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2003年10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揭牌,掀开了嘉庚学院向优质大学奋进的历史。历经21年的跨越发展,嘉庚学院目前已设有涵盖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的13个学院、1个独立系、2个教学部、2个教学中心、1个实践教学训练中心和1个科研中心,54个本科专业,83个专业方向,拥有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硕士研究生90人(与厦门大学联合培养)。嘉庚学院自办学之日起在福建省即在本二批次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全国本二线上考生数占比近100%。嘉庚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省外学生人数占在校生人数的55%左右,省外生源比例在福建省省属院校中居于前列。嘉庚学院位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校区占地2726亩。校园依山面海而建,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隔海相望。校园建筑以嘉庚风格建筑为主,中西合璧,恢弘大气,错落于湖光山色之间,给学子们营造了沐浴书香、畅游学海、静学深思的修读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是嘉庚学院的核心办学理念。嘉庚学院坚持运用这一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学生工作模式,全力营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嘉庚学院为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了一流的软硬件设施。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图书馆,提供近200万册藏书和优雅宁静的学习环境。完善的实验室配套、投资5900万建成的工业实训基地,提供强化动手能力的优越平台。与571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构筑实习预就业的畅通渠道。富有嘉庚学院特色的转专业制度和教师答疑制度,使学子在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环境和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快乐成材。嘉庚学院遵循“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大力发展科研工作作为学校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和生长点之一。一方面,学校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博采众长,大胆创新,既严格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又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力度,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如今,学校已拥有一支由900余名训练有素、教研并长的专兼职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956项“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级248项、省级708项),9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含1项特等奖)。近几年,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科研工作稳步持续发展,目前已拥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个、校企合作创新平台16个、各类科研项目1430项(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149项)。开门办学,强力推进国际合作,是嘉庚学院一直遵循的办学宗旨。在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活跃着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各国的外籍教师的身影。学校与英国、西班牙、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的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了校际交流与合作,也积极与台湾地区、香港特区高水平高校开展互动交流。学校共与25所境外高校建立了校际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在校主陈嘉庚先生“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指引下,嘉庚学院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适用的人才。嘉庚学院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国际性赛事获奖184项,全国性赛事获奖1559项,区域性赛事获奖250项,全省性赛事获奖2685项,日益树立起“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品牌形象,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18年11月,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月薪调查报告》《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晋升调查报告》中,嘉庚学院毕业生平均月薪位列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四,毕业生晋升总监级高管人员占比高居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二。2014年开始,嘉庚学院迈入新一轮跨越发展,提出“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以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为立足点,以实践教学、开放办学、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研究生教育为生长点,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努力实现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一流、获得国际广泛认可、以有效教学见长的新型优质高等学校的高远愿景。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

第1名/A++
综合实力
第1名/A++
择校顺序
省份第1名/福建省
学校类型第1名/综合
学校参考类第1名/文理类
升学率
第22名

B+
新生质量
第11名

A
就业质量
第19名

B+
薪酬
第66名

C
教师水平
第4名

A+
教师绩效
第9名

A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
2025民办大学、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201
财政学
3
B
020202
税收学
6
B+
020301
金融学
10
A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6
A
030101
法学
12
A
050101
汉语言文学
6
A+
050201
英语
66
B
050207
日语
5
A+
050301
新闻学
34
C
050302
广播电视学
10
C+
050303
广告学
26
B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5
B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
A+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0
A
080207
车辆工程
9
B+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2
B+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1
A+
080703
通信工程
12
A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
B+
080801
自动化
27
B
080803
机器人工程
21
B+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8
A
080902
软件工程
11
A
080905
物联网工程
4
A++
080907
智能科学与技术
2
A+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9
A+
081001
土木工程
28
B+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
A+
082501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B+
082506
资源环境科学
1
C
082801
建筑学
4
A+
082802
城乡规划
5
A
082803
风景园林
3
A+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
B+
120103
工程管理
11
A
120105
工程造价
32
B
120108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7
A
120201
工商管理
14
A
120202
市场营销
5
A++
120203
会计学
40
B+
120204
财务管理
42
B+
120205
国际商务
4
A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4
A
120402
行政管理
2
A+
120601
物流管理
3
A++
120801
电子商务
17
A
120901
旅游管理
14
B+
130201
音乐表演
14
B
130202
音乐学
8
B+
130204
舞蹈表演
26
D+
130310
动画
10
A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4
B+
130503
环境设计
24
A
130504
产品设计
10
A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2
财政学类
2
A+
0203
金融学类
28
B+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15
A
0301
法学类
14
A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8
A+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35
B+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32
B+
0701
数学类
26
C
0802
机械类
20
A
0806
电气类
27
B+
0807
电子信息类
19
A
0808
自动化类
17
A
0809
计算机类
26
A
0810
土木类
22
B+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1
A++
0828
建筑类
2
A++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8
A+
1202
工商管理类
21
A
1204
公共管理类
6
A+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3
A++
1208
电子商务类
21
A
1209
旅游管理类
25
B+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14
A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66
C+
1305
设计学类
75
B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