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三亚学院
三亚学院始建于2005年,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出资建设。作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三亚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自觉肩负大学使命与历史重任。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办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三亚学院前瞻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岛”的壮阔发展前景,共享海南健康岛、安全岛的环境生态优势,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主动引领教育改革创新,数字赋能高质量育人持续向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输出更多高层次智力成果、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而不懈努力。三亚学院美丽校园生态安全、宜学宜居,被评为海南十大生态建筑,占地面积3000亩,建筑总面积56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0亿元,下设15个学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理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高性能超算中心、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国艺馆、国医馆、标准游泳池、高尔夫训练场等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学校还拥有高科技图书馆3个,图书资源总量275余万册。2021年,三亚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海南首家民办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电子信息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已于2023年正式招生。2024年学校获批新增金融、国际商务等7个专业硕士授权点,于2025年招生。2015年,学校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被教育部评为中国少有、海南唯一的全国就业工作、创新创业工作“双50强”高校单位。至今,学校已连续培养19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省内本科高校前列,毕业生分布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及海南自贸港建设持续输送人才。优秀毕业生连续2年获评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来,三亚学院前瞻布局、快速响应,不断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路径,重点投入建设“金融产业数字化”“汽车产业数字化”“现代服务业”“城市治理”“康养产业”等领域重点学科建设。学校前瞻自贸港建设金融产业发展,与丹麦盛宝银行共建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先后被评为海南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中国金融科技教育与应用创新联盟成员、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单位等;学校还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实验室,以学科建设成果服务学生竞争力。此前,三亚学院发起成立海南省酒店人才培养创新联盟,牵头成立会展经济管理、旅游文化两大产业人才培养创新联盟,加快培养海南重点产业各层次、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紧密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产业链、教育链优势和平台资源,学校与吉利在新能源(甲醇)、“三电”、汽车制造、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所属企业、科研院所以及京东、传化、阿里巴巴等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启动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先后成立“吉利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学院”“传化供应链产业学院”“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产业学院”“康养产业学院”“复星旅文智慧旅游产业学院”等十个现代产业学院,将企业真实业务场景、实际需求与学校教学场景、人才供给有机衔接,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相互转化。2021年,海南省教育厅将支持三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未来需求,三亚学院持续加强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和“大师级”人才引进,目前已建立翟明国、陈国良、容淳铭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是国内唯一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的民办高校。学校投入亿元建立海南首个百万级超算中心,运算性能位列全国高校前五;与丹麦盛宝银行合作共建的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获批为海南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校还面向全球启动“亿元人才引进计划”,开展博士“双百计划”、中层干部学术能力提升计划、海外游学计划等,不断夯实事业发展基石。近年来,依托院士工作站、超算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在海洋科技、南繁种业、环境生态、卫星遥感、健康管理、金融科技等方面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直接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发展所需。其中,“多位点着陆器与漫游者潜水器系统科学可视化研究”作为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已完成验收结项。“自贸港进出岛物流管控仿真系统”项目圆满完成并交付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使用。《多模式-多模型集合模拟气候变化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海南省为例》等多个项目获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南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及应用》等获立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目前,学校已连续六年成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第一的民办高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上实现首个突破,立项总数在包括全国所有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内的申报单位中跻身全国前10%。十四五期间,三亚学院将持续聚焦国家治理、城市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研究领域,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区域科学研究高地。学校快速响应数字社会教育教学模式迭代升级和更高质量学习需求,在数字化转型与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增加数字课程教学模块、搭建基于数字化技术跨学科专业的虚拟教研室、充分利用芯位教育等优质在线平台等方式,系统性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能型教师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2022年,学校与中央财经大学等共建金融科技专业虚拟教研室,以构建跨地域多层次的网络教学组织,实现多形态优质专业教研资源共享。学校立足海南自贸港,突出办学的社会化、国际化,搭建多方协同平台。目前,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研究所、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国法学会、海南省旅文厅等建立高层级协同体。学校成功牵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落笔峰全球城市文明与城市创新论坛,共同打造国际影响力学术交流品牌。学校成立民办高校首个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原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任名誉主任;学校还成立了国家治理研究院、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海南省乡村民宿研究中心等,积极发挥高校智库功能。2016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高校质量促进部”在三亚学院挂牌成立,并作为海南省唯一高校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学校作为全国唯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经验与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13所国内知名高校教育改革案例一起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学校高等教育全球化协同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迄今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所高校、教育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交往与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常春藤高校迈阿密大学、中央阿肯色州立大学成功缔结姊妹校。2022年,三亚学院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合作创建的中马未来学院在中、马两地同时揭牌,双方整合优势资源、开设优质本科、硕士及博士课程等学位课程,共建国际教育平台,探索本-硕-博贯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017-2024年,学校成功举办五届“中国—东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论坛”,与东盟各国民办高校启动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ACAPHEI),得到了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SEAMEORIHED)、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大力支持,第四届论坛还通过了《联盟曼谷宣言》和《未来五年行动计划》,启动跨国多校园交流旗舰项目等。经教育部报备通过和海南省侨办批准,学校还分别设立印度尼西亚国别研究中心和海南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提供重要支撑和有利条件。此外,欧盟伊拉斯谟斯项目大会、全球化洪堡学者论坛、全球型企业中国论坛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在校成功举办。学校办学丰硕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美誉度。在中国校友会最新排名中,三亚学院自2022年起连续两年蝉联综合类民办大学排名第一。2019年,三亚学院作为国内唯一民办高校、海南唯一高校被中央电视台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专题报道,引发强烈反响。2022年,三亚学院在央广网、国际在线教育、腾讯、搜狐、网易等中国影响力媒体机构年度教育盛典中赢得多项殊荣。其中,被央广网评为年度综合竞争力品牌高校、年度创业就业明星院校”;在腾讯、网易年度教育盛典中,分别荣获“行业产教融合特色教育品牌”2022年度竞争力产教融合教育品牌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听取了校长陆丹作校企协同创新的工作汇报,勉励学校要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现任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在2020年10月与董事长李书福就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等领域合作进行会谈。2024年11月,吉利人才发展集团CEO陆丹博士向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汇报工作,听取了陆丹博士关于吉利创新建设职业技术教育“三个校园”(“跨界校园”“跨区校园”“并行校园”)建设与芯位教育发展的汇报。未来,三亚学院将始终坚守教育情怀,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办学层次高起点高站位,集聚优质教育资源,释放办学活力,为成为中国现代民办大学的卓越代表和旗帜不懈奋斗。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

第11名/A+
综合实力
第82名/C+
择校顺序
省份第1名/海南省
学校类型第2名/财经
学校参考类第2名/文科类
升学率
第150名

D
新生质量
第120名

D+
就业质量
第146名

D
薪酬
第92名

C+
教师水平
第16名

A
教师绩效
第66名

B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
2025民办大学、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09
数字经济
11
B+
020303
保险学
15
D+
020304
投资学
25
C
020307
经济与金融
3
A
020310
金融科技
25
C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
A
030101
法学
6
A+
030301
社会学
1
C
030302
社会工作
9
C+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3
B+
040204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3
E
040207
休闲体育
5
B+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1
A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7
A
050201
英语
76
B
050202
俄语
8
B
050261
翻译
15
B
050303
广告学
17
B+
050306
网络与新媒体
8
A
070104
数据计算及应用
1
B
071102
应用心理学
3
A
080207
车辆工程
27
C+
080216
新能源汽车工程
27
D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11
C
08050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8
C+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60
B
080703
通信工程
47
B
080710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15
D+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53
C
080902
软件工程
102
C
080907
智能科学与技术
20
C+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54
B
080916
虚拟现实技术
9
B
080917
区块链工程
6
B
082802
城乡规划
20
C
082803
风景园林
23
C+
101001
医学检验技术
41
E-
101005
康复治疗学
42
D
101101
护理学
72
D
120103
工程管理
12
A
120201
工商管理
42
B
120202
市场营销
48
B+
120203
会计学
36
B+
120204
财务管理
80
B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7
A
120402
行政管理
7
B+
120410
健康服务与管理
13
B
120601
物流管理
73
C
120604
供应链管理
36
E-
120803
跨境电子商务
13
B+
120901
旅游管理
7
A
120902
酒店管理
5
A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6
B+
130102
艺术管理
3
C
130201
音乐表演
19
C+
130206
舞蹈编导
10
C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16
B+
130310
动画
38
C+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9
B+
130503
环境设计
42
B+
130504
产品设计
42
B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19
B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54
C+
0502100
语言学
1
C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
经济学类
33
B
0203
金融学类
36
B+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21
A
0301
法学类
6
A+
0303
社会学类
6
B+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3
B+
0402
体育学类
22
B+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11
A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64
B+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23
B+
0701
数学类
46
E+
0711
心理学类
4
A
0802
机械类
170
E+
0803
仪器类
12
C
0805
能源动力类
19
C+
0807
电子信息类
81
B
0809
计算机类
85
B
0828
建筑类
35
B
1010
医学技术类
63
E+
1011
护理学类
74
D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79
B
1202
工商管理类
44
B+
1204
公共管理类
18
B+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78
C+
1208
电子商务类
108
C
1209
旅游管理类
6
A+
1301
艺术学理论类
4
D+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46
C+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49
B
1305
设计学类
33
B+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