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4700余人。学校于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发展愿景和“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全面贯彻“学生中心、人才为本、应用为要、和合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行合一、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并明确了办学定位体系,即“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立足东莞,面向大湾区,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东莞城市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服务面向定位。学校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13个。软件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等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培育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等3个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等10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电子商务等15个专业正开展ACBSP国际商科专业认证;22门课程入围省一流课程。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4项;与华为、西门子、腾讯云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建有12个产业学院,其中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省级示范产业学院1个,合作开设96个创新班。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93.01%,先后有27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1500余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510余项;出版教材及学术著作350余部;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学校连续获得第八、九、十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在广东省第五、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共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的佳绩。学校不断加强育人特色培育,形成了“党委引领、党政统一、分工协作、课堂支撑、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积极在六个方面培育办学特色,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生发展特色,“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特色,“根植产业、对接标准、强化应用、协同创新”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特色,“创新教育全覆盖、创业教育三融进阶、创新创业实践三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开放共生、合作共赢”的国际教育特色,以“自由、包容、探索、卓越”为内核的校园文化特色,积极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积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成绩骄人,年均取得百余项单打冠军,彰显了广大学子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校本科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学生考研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达97%以上。学校先后与美、英、澳、韩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4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3+1”“2+2”等联合培养,着力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设立港澳研学专项基金,并积极吸纳国际留学生。近年来,先后有450余名优秀学子考取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贝勒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荣誉;学校于2021年获批成为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2023年获批成为广东省第四批党建工作示范校,入选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2024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在多个知名评价机构发布的大学排行榜中,学校稳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并呈现连年提升的态势,如2021-2024年连续四年被艾瑞深校友会网“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评为“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分别位居全国综合类(Ⅱ类)民办大学第12位、第11位、第10位、第8位;2021-2024年连续四年位居金平果“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第1位。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秉承“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以规范管理、深化内涵、培育特色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中期发展目标和“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办学愿景而努力奋斗!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

第23名/A
综合实力
第172名/E+
择校顺序
省份第2名/广东省
学校类型第7名/综合
学校参考类第7名/文理类
升学率
第192名

E
新生质量
第219名

E-
就业质量
第180名

E+
薪酬
第37名

B+
教师水平
第97名

C
教师绩效
第183名

E+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
2025民办大学、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09
数字经济
28
C+
020302
金融工程
18
B+
020304
投资学
12
B+
020307
经济与金融
10
C+
020309
互联网金融
3
A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6
B+
050201
英语
6
A++
050207
日语
12
A
050261
翻译
18
B
050262
商务英语
24
B+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8
A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4
B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8
A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5
A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14
B+
080216
新能源汽车工程
5
B+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0
B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9
A
080703
通信工程
74
C
080710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8
B
080801
自动化
42
C+
080803
机器人工程
14
B+
080902
软件工程
7
A+
080903
网络工程
7
A
080905
物联网工程
13
A
0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21
B
080907
智能科学与技术
15
B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1
A
080911
网络空间安全
5
B
081602
服装设计与工程
4
B+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9
B
120108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10
B+
120201
工商管理
16
A
120202
市场营销
14
A
120203
会计学
23
A
120204
财务管理
38
B+
120208
资产评估
8
B
120601
物流管理
12
A
120604
供应链管理
16
C
120801
电子商务
22
B+
120803
跨境电子商务
6
A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4
A++
130503
环境设计
95
C+
130504
产品设计
39
B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48
D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28
B+
130509
艺术与科技
19
D+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