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以新机制举办的独立学院,成立于1999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作为独立学院办学,是江苏省最早批准办学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坐落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一城青山半城湖”美誉的江苏省徐州市。学院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办学,地处徐州南部风景区,与美丽的云龙山、云龙湖及四季葱茏的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邻,位于城市繁华地带,购物、餐饮、休闲等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多路公交车及地铁3号线直达校园门口,交通便利。校园内有完备的教学研究设施,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实验室88个。其中,计算机实验室20个、英语语音室4个、信电实验室27个、机电实验室19个、物理实验中心6个、建工实验室8个、经管实验室2个、文艺实验室2个,另有工程训练中心1个、画室3个。有藏书2000多万册(件)的图书馆,以及配套齐全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学院共有普通本科学生9000余人。学院依托中国矿业大学雄厚的学科和教学优势办学。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能源资源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按照“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思路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4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3450余人,拥有17名两院院士(含外聘),在2156名专任教师中,受聘教授岗位491人、副教授岗位935人,博士生导师530名、硕士生导师1518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学院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现设经济与管理系、机电与材料工程系、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建筑与安全工程系、计算机系、外国语言文化系、文学与艺术系(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部等9个教学单位,现有招生专业28个,涵盖工、文、管、经济、艺术等学科门类。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注重实践、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迪肯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庆熙大学、东国大学、湖西大学,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等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开展合作,为学生出国深造、拓宽国际视野提供便利条件。学院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国际、国家及省市举行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2627项,其中,国际一等奖5项、二等奖19项,亚洲区铜奖3项,国家特等奖5项、一等奖107项,江苏省特等奖21项、一等奖224项。学院毕业生考研成绩显著,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在2024届毕业生中,有230名同学被国内外高校录取,众多学子进入到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名牌院校继续深造。学院本着对毕业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多形式、多渠道建功立业。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选送优秀学子赴中国矿业大学相应专业插班学习一年,有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校企、校地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和就业创业基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优质平台。面向未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照学院改革与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办学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先进、教学质量较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创新能力和服务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的国内高水平应用型普通高等院校,成为我国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近5年学生学科竞赛主要获奖情况:2024年在2024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在“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8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7项;在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全国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4项,江苏省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41项;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江苏省一等奖1项、最佳创意奖1项;在2024年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陕西)中,荣获铜奖1项;在2024年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昆明)中,荣获铜奖1项;在2024年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中,荣获江苏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中,荣获江苏省银奖1项、铜奖2项;在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荣获江苏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1项;在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江苏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江苏省三等奖3项;在“华为杯”2024江苏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荣获江苏省铜奖2项。2023年在第15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特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项;在第六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3项;在第八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2项、江苏省二等奖1项;在第四届“品茗杯”全国高校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第三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1项,江苏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江苏省三等奖1项;在“建行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2项;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3项;在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2项;在第五届传智杯全国大学生IT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在“双良杯”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江苏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2023年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江苏省选拔赛,荣获江苏省一等奖1项;在“正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荣获江苏省三等奖4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江苏省银奖一项、铜奖一项;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中,荣获江苏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2年在第14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三等奖3项;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4项;在“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三等奖1项;在江苏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项;在第二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中,荣获江苏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在“正大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在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中,荣获江苏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南高齿杯”第九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在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中,荣获江苏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精创教育杯”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挑战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方天杯”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21年在2021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在第四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4项;在第13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华东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在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2项、优秀奖7项,江苏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2项;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在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在江苏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

第33名/B
综合实力
第21名/B+
择校顺序
省份第9名/江苏省
学校类型第8名/理工
学校参考类第10名/理文类
升学率
第20名

B+
新生质量
第48名

C+
就业质量
第18名

B+
薪酬
第22名

B+
教师水平
第47名

C+
教师绩效
第40名

B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
2025民办大学、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01
金融学
64
D+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72
D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10
D
050201
英语
165
D+
080201
机械工程
9
B
080205
工业设计
18
C+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45
C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7
D+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8
B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4
B+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15
D
080706
信息工程
7
D+
080717
人工智能
128
E
080801
自动化
54
C
080803
机器人工程
112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70
D+
080905
物联网工程
96
D+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32
D+
081001
土木工程
55
B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7
B
082901
安全工程
9
C+
120103
工程管理
84
D+
120202
市场营销
130
D+
120203
会计学
105
C
120204
财务管理
225
E+
120402
行政管理
23
C
120803
跨境电子商务
58
E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52
E-
130503
环境设计
179
D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