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是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合肥市国家4A级风景区紫蓬山下,堰湾湖畔。学校2001年成立,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2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4年获批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两次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并亲笔题写校名。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合肥市花园单位”“安徽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培育单位”和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安徽省教育新媒体联盟首批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学校占地面积703.71亩,校舍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一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一百余万册,数字图书期刊资源65TB,教师总数8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3500余人。现有计算机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智能制造、城市建设、会计、商贸、艺术、马克思主义和通识教育等9个二级学院,2个公共教学部,设有智能技术研究所、淮军文化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1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5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共设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至善、勤学躬行”的校训,营造“包容并蓄、立德树人”的校风、“博学笃教、教书育人”的教风和“励志勤勉、求真正行”的学风。确定了“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构建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财经类、艺术类专业为两翼,适应地方和行业需求、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立足合肥、面向安徽、主动融入长三角,辐射全国,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己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培养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487项,其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产业学院与特色学院4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级一流课程7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教学成果奖22项,专业建设类项目31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291项,发表论文1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检索收录74篇),出版学术性著作39部,获批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3项。学生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奖项180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42项,省级一等奖177项、二等奖458项。省级教学名师13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坛新秀37人,省级教学创新团队5个。有34人次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5人获得一等奖。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广大师生国际化视野,先后与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的11所大学建立合作,为今后引进国外优质线上课程、互派免费交换生、专升本、本升硕、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等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四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学校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办学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铸就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5万余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

第170名/E+
综合实力
第104名/C
择校顺序
省份第12名/安徽省
学校类型第66名/理工
学校参考类第58名/文理类
升学率
第94名

C
新生质量
第222名

E-
就业质量
第99名

C
薪酬
第139名

D+
教师水平
第141名

D
教师绩效
第95名

C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排名
2025民办大学、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09
互联网金融
23
C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33
E-
040106
学前教育
102
E+
050262
商务英语
76
D+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4
D+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4
E-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90
E
080205
工业设计
24
C
080207
车辆工程
63
E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61
E-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61
D+
080216
新能源汽车工程
20
C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74
E-
080604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13
E+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85
C+
080703
通信工程
138
E
080717
人工智能
143
E-
080801
自动化
107
E
080803
机器人工程
114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18
E+
080902
软件工程
197
E-
080903
网络工程
80
E+
080904
信息安全
14
E+
080905
物联网工程
160
E
0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85
E
080907
智能科学与技术
48
E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97
E
080916
虚拟现实技术
26
E
081001
土木工程
113
D+
082803
风景园林
48
E
120103
工程管理
125
E
120105
工程造价
103
D
120202
市场营销
167
D
120203
会计学
192
E
120204
财务管理
215
E+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52
E-
120207
审计学
100
E
120601
物流管理
165
E-
120801
电子商务
148
D
120904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7
D+
130204
舞蹈表演
42
E
130301
表演
29
C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90
E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65
D
130310
动画
34
B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73
B
130503
环境设计
174
D
130504
产品设计
79
D+
130511
新媒体艺术
16
E-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