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211双一流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部属云南大学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划出并入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改革开放后,云南大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院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跻身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2022年,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指出: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大学下设28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云南大学现有教职员工3300余人(不包括附属医院),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700余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70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900余人,学历教育国际学生6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4367亩,有呈贡校区和东陆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144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9亿余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45万余册。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 学校有本科专业85个,其中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68个。有12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专业“菁英班”,10个专业“卓越班”,2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形成了以民族学、生态学、统计学、生物与生物医药、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区域国别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持续增长。现有院士12人(含双聘),长江、杰青、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90余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校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科学研究成绩显著。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16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8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Award”奖等多项大奖。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20余篇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国社会科学》。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 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察站,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有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拥有实验动物中心、先进计算中心、电镜中心、1.6米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科研设施平台。学校为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牵头建设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新格局。与20多个国家的1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新型特色智库体系。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基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和海外调研实习基地,构建“学生全球胜任力”培育体系和“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汉语教学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教学点、HSK考点、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为合力支撑的文化传承创新“西南通道”。 学校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承担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缅甸、老挝等五国语言的翻译、出版、推广工作;“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等成果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阳宗海砷污染治理”“跨境生态安全和国际河流研究”“高原湖泊治理研究”“中国周边外交研究”“政治学与边疆民族问题研究”“古生物和生命起源研究”“生物多样性资源保育与利用研究”“致密天体与高能现象”“银河系与近邻宇宙”“根结线虫生物防治技术”“多年生稻技术”等科研方向和成果直接服务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站在新的百年征程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一流大学建设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快建设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走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云大力量。
展开
指标体系
2024
中国大学排名
世界大学排名
研究生院排名

第83名/B+
综合实力
省份第2名/云南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第17名/综合类
历史排名
2024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研究生院排名
2024研究生院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暂无数据
专业类排名
2024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101
哲学(一级学科)
54
C
0201
理论经济学
33
C+
0202
应用经济学
92
C+
0251
金融
81
C+
0252
应用统计
42
B
0254
国际商务
44
B
0256
资产评估
21
D+
0257
审计
29
C
0301
法学
50
B
0302
政治学
20
B
0303
社会学
29
C+
0304
民族学
2
A+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82
B
0351
法律
50
B+
0352
社会工作
31
B+
0401
教育学(一级学科)
84
D+
0451
教育
79
C
0452
体育
87
C
0453
汉语国际教育
41
B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54
B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153
D
0503
新闻传播学
61
D+
0551
翻译
132
C
0552
新闻与传播
58
B
0602
中国史
21
B+
0603
世界史
36
D+
0651
文物与博物馆
29
C
0701
数学
68
B
0702
物理学
76
C+
0703
化学
61
B
0704
天文学
8
C
0705
地理学
23
B
0706
大气科学
10
C
0708
地球物理学
18
E
0709
地质学
27
E+
0710
生物学
43
B+
0713
生态学
5
A+
0714
统计学
48
C+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95
C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68
C+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171
E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8
B
0814
土木工程
142
E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72
E
0833
城乡规划学
53
D
0835
软件工程
52
C+
0839
网络空间安全
54
E+
0854
电子信息
97
B
0856
材料与化工
116
C
0857
资源与环境
76
B
0859
土木水利
157
E+
0860
生物与医药
58
B
0901
作物学
37
E+
0951
农业
81
D
1007
药学
112
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60
E+
1202
工商管理
67
B
1204
公共管理
48
B+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39
E
1253
会计
70
B
1254
旅游管理
24
B+
1255
图书情报
32
C
1256
工程管理
124
D
1301
艺术学理论
36
C
1304
美术学
105
E-
1351
艺术
122
C+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4
年份
取消
2024